第三百一十九章 卖报
工将门开始忙碌起来了,字模是现成,没多久就排列完成,接下来王平安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活字印刷术很快被工匠们掌握了。
王平安让十五个人里开始校对早上收集来的诗词歌赋,八卦新闻。他们挑出来后,就让工匠们排版,一套流程下来,花了将近四个时辰,还好王平安给的工钱够高,所有人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着。
而另一边王平安在给周禁讲故事,讲的是《白蛇传》,周禁不仅在听,而且还在记录,这是要将上报的。他将第一章交给工匠们排版校对。
王平安讲了四个时辰,中间喝了四壶茶,上了好几趟厕所,终于将故事讲完了。旁边听着的人都有点忍不住叫好,感情丰富者更是哭了出来。
“好了,故事讲完了,周禁你做一下校对,记住接下来每一期更新一章。”王平安吩咐道。
这时候,李承乾带着李恪和李泰便来了,所有人都对着这三位行了一个礼。
只有王平安拿起刚刚出版的报纸看了起来,然后狠狠的说道:“不愧是李师和颜师,大儒就是大儒,有了他们两篇文章,加上《白蛇传》想不发财都难。”
只见头版上印着大儒李师名作《论语注释》,第二版是大儒颜师著作《颜氏贤文》,第三版《白蛇传》,剩下几版都是一些文人雅士的著作,还有笑话,和八卦,其中还有王平安的商业广场的招商,这可用了半个版面。
李承乾看着王平安兴奋样道:“平安,你说李师和颜师的著作能使我们发财?”
“没错,你们自己看吧。”王平安将报纸交给了李承乾三人,他们分别拿了几张看了起来。
李承乾看的是李岗的《论语注释》,李恪看的是颜青山的《颜师贤文》,李泰看的就是《白蛇传》了。
三人看完后,同时问道:“下文呢?还有吗?”三人同时一愣,相互之间交换了报纸,看完后,又相互看了一遍,他们直接伸手问王平安要下文。
王平安一摊手道:“欲知下文,请看下一期。”
王平安的回绝让三人心痒难搔,但是又无可奈何。
这时候周禁走过来,道:“太子,吴王,魏王,王少爷,明日我们打算卖几份报纸?”
“嗯……”王平安想了想道:“五百份吧?先印刷五百五十份吧,五百份先去各大酒楼,街道叫卖试试看,而另外五十份,给陛下和朝中大臣们看看。”
“平安,你打算卖多少钱一份呢?”李泰问道,他比较关心这个。
王平安心里已经有所计较,报纸初期所卖的对象是那些读书人,有钱人,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这价格不能太低,于是说道:“卖两百文,目前我们的所卖的对象是那些有钱的读书人,卖便宜了就是亏本。”
李恪心里默算了几分钟,突然吼道:“我的天哪,平安你一份报纸就能赚一百八十文,五百份就是九万文,就是九十贯钱呢?你这是在抢钱吗?”
“不不不,吴王你只算卖出的钱,你还没有算广告的钱呢,大唐商业广场在大唐日报上做了一期广告,所以也赚了一百贯,目前只是因为刚起步,所以就值这个价,如果将来做到日卖上万份报纸,甚至是十万分,那么广播费用将是一期上万贯了。”王平安画了一张大饼给他们。
然而一年后,大唐日报也确实卖到了日卖十万份的记录,而且单独的广告费一期就有十万贯的收入,这可是激动坏了他们,同时也吓坏了他们,因为李二看不过去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能那么有钱呢。
李二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对待自己人相当的严厉,苛刻。但是对待一般的臣子以及老百姓他是非常宽容的。
在确定好价格后,王平安询问了李承乾今日在朝堂上的事情,得知今天李承乾大出风头,把那些大臣辩的哑口无言,再加上杜如晦在旁边煽风点火,朝堂上所有人都于这个太子刮目相看,连连称好。
见到自己的儿子被称赞,坐在龙椅上的李二更是笑声连连。
最终专利法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让长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拟定相关法律,李承乾从旁协助。
王平安了解清楚后,随即就离开了,他要去养足精神,最近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
………………
一大清早,长安的一家叫学而的茶楼已是高朋满座了,这不是普通的茶楼,是由国子监的一个官员的家族出资建造的国子监距离这里也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外加附近有各类衙门,所以这里特别热闹什么文人雅士,各类官员闲的没事都没来这里喝个早茶再去上班。
还有很多学子也会来这里喝个下茶,在各个官员面前混个脸熟,有时候那些个官员也会带着一些子侄来喝个茶,然后展现展现他们的文采。
今日又如往常一样学而茶楼坐满了人,王平安带着赵浩到达茶楼后,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他们发现所有人正在饮茶闲谈,不少官员在讨论昨日上朝太子的表现和专利法的推出。
“卖报了,卖报了,大唐日报今日首次推出,一份两百文,先到先得,后到就没有了。”
正在这时候,却是有个稚嫩的声音传到了学而茶楼里,虽然以往这个时候,也会有些乞讨、卖唱的人上来讨几个铜板,混口吃的,也没人会驱赶,也不敢驱赶,喝茶的人里头可是不少御史。
然而最稀奇的今日除了往常的乞讨者和卖唱者之外,还多了穿着干净,手里拿着报纸的孩童。
“小家伙过来。”有一个长着山羊胡,一脸正气的中年人对着卖报的儿童招手道。
卖报的孩童屁颠屁颠的跑过去,稚嫩的问道:“先生是要买报纸吗?两百文一份,我这里剩下不多了。”
“哈哈……报纸就不要了,你也不要卖,来这些钱你收着。”中年人随手给了孩童十几文钱。
工将门开始忙碌起来了,字模是现成,没多久就排列完成,接下来王平安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活字印刷术很快被工匠们掌握了。
王平安让十五个人里开始校对早上收集来的诗词歌赋,八卦新闻。他们挑出来后,就让工匠们排版,一套流程下来,花了将近四个时辰,还好王平安给的工钱够高,所有人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着。
而另一边王平安在给周禁讲故事,讲的是《白蛇传》,周禁不仅在听,而且还在记录,这是要将上报的。他将第一章交给工匠们排版校对。
王平安讲了四个时辰,中间喝了四壶茶,上了好几趟厕所,终于将故事讲完了。旁边听着的人都有点忍不住叫好,感情丰富者更是哭了出来。
“好了,故事讲完了,周禁你做一下校对,记住接下来每一期更新一章。”王平安吩咐道。
这时候,李承乾带着李恪和李泰便来了,所有人都对着这三位行了一个礼。
只有王平安拿起刚刚出版的报纸看了起来,然后狠狠的说道:“不愧是李师和颜师,大儒就是大儒,有了他们两篇文章,加上《白蛇传》想不发财都难。”
只见头版上印着大儒李师名作《论语注释》,第二版是大儒颜师著作《颜氏贤文》,第三版《白蛇传》,剩下几版都是一些文人雅士的著作,还有笑话,和八卦,其中还有王平安的商业广场的招商,这可用了半个版面。
李承乾看着王平安兴奋样道:“平安,你说李师和颜师的著作能使我们发财?”
“没错,你们自己看吧。”王平安将报纸交给了李承乾三人,他们分别拿了几张看了起来。
李承乾看的是李岗的《论语注释》,李恪看的是颜青山的《颜师贤文》,李泰看的就是《白蛇传》了。
三人看完后,同时问道:“下文呢?还有吗?”三人同时一愣,相互之间交换了报纸,看完后,又相互看了一遍,他们直接伸手问王平安要下文。
王平安一摊手道:“欲知下文,请看下一期。”
王平安的回绝让三人心痒难搔,但是又无可奈何。
这时候周禁走过来,道:“太子,吴王,魏王,王少爷,明日我们打算卖几份报纸?”
“嗯……”王平安想了想道:“五百份吧?先印刷五百五十份吧,五百份先去各大酒楼,街道叫卖试试看,而另外五十份,给陛下和朝中大臣们看看。”
“平安,你打算卖多少钱一份呢?”李泰问道,他比较关心这个。
王平安心里已经有所计较,报纸初期所卖的对象是那些读书人,有钱人,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这价格不能太低,于是说道:“卖两百文,目前我们的所卖的对象是那些有钱的读书人,卖便宜了就是亏本。”
李恪心里默算了几分钟,突然吼道:“我的天哪,平安你一份报纸就能赚一百八十文,五百份就是九万文,就是九十贯钱呢?你这是在抢钱吗?”
“不不不,吴王你只算卖出的钱,你还没有算广告的钱呢,大唐商业广场在大唐日报上做了一期广告,所以也赚了一百贯,目前只是因为刚起步,所以就值这个价,如果将来做到日卖上万份报纸,甚至是十万分,那么广播费用将是一期上万贯了。”王平安画了一张大饼给他们。
然而一年后,大唐日报也确实卖到了日卖十万份的记录,而且单独的广告费一期就有十万贯的收入,这可是激动坏了他们,同时也吓坏了他们,因为李二看不过去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能那么有钱呢。
李二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对待自己人相当的严厉,苛刻。但是对待一般的臣子以及老百姓他是非常宽容的。
在确定好价格后,王平安询问了李承乾今日在朝堂上的事情,得知今天李承乾大出风头,把那些大臣辩的哑口无言,再加上杜如晦在旁边煽风点火,朝堂上所有人都于这个太子刮目相看,连连称好。
见到自己的儿子被称赞,坐在龙椅上的李二更是笑声连连。
最终专利法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让长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拟定相关法律,李承乾从旁协助。
王平安了解清楚后,随即就离开了,他要去养足精神,最近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
………………
一大清早,长安的一家叫学而的茶楼已是高朋满座了,这不是普通的茶楼,是由国子监的一个官员的家族出资建造的国子监距离这里也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外加附近有各类衙门,所以这里特别热闹什么文人雅士,各类官员闲的没事都没来这里喝个早茶再去上班。
还有很多学子也会来这里喝个下茶,在各个官员面前混个脸熟,有时候那些个官员也会带着一些子侄来喝个茶,然后展现展现他们的文采。
今日又如往常一样学而茶楼坐满了人,王平安带着赵浩到达茶楼后,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他们发现所有人正在饮茶闲谈,不少官员在讨论昨日上朝太子的表现和专利法的推出。
“卖报了,卖报了,大唐日报今日首次推出,一份两百文,先到先得,后到就没有了。”
正在这时候,却是有个稚嫩的声音传到了学而茶楼里,虽然以往这个时候,也会有些乞讨、卖唱的人上来讨几个铜板,混口吃的,也没人会驱赶,也不敢驱赶,喝茶的人里头可是不少御史。
然而最稀奇的今日除了往常的乞讨者和卖唱者之外,还多了穿着干净,手里拿着报纸的孩童。
“小家伙过来。”有一个长着山羊胡,一脸正气的中年人对着卖报的儿童招手道。
卖报的孩童屁颠屁颠的跑过去,稚嫩的问道:“先生是要买报纸吗?两百文一份,我这里剩下不多了。”
“哈哈……报纸就不要了,你也不要卖,来这些钱你收着。”中年人随手给了孩童十几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