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余名骑士,风一般的卷过季夏的辽东大地。
又是多日无雨,大地之上,一片干枯。马蹄踏过,只是扬起漫天的尘土。
这是一个明军的帐前骑兵队,差不多一人配备了三匹马,其中两匹是比较矮小的蒙古马;另一匹则是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的土库曼马。
蒙古马是放养的游牧马,是草原上适者生存的产物,没有经过长期的选种配种。所以大体上比较矮小,力气也不大,冲刺的速度也不快,算不上一款优质的战马。而且由于随便养养的游牧马不会“定型”(定型就是通过选种配种,让人工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拥有人类要求的遗传特点),所以高矮胖瘦啥样都有,其中可以充战马的上等马占比很低。非得拥有庞大的马群,才能支撑起一定数量的战马。
不过蒙古马的优点也不少,比如适应性强,比较皮实,可以骑着它们长途跋涉,伺候起来也比省事儿......而且还便宜,还供应充足!
对于兼任了蒙古大汗,统辖着将近3000个蒙古千户的朱由检而言,想要弄个十万八万匹的蒙古马,根本不是个事儿。
而来自中亚绿洲的土库曼马可就精贵的限量版了!
那可是中亚的绿洲部落从三四千年前开始,一代又一代精心选种配种养育出来的良马。
绿洲马数量当然不能和动辄百万计的草原马相比(数量太多当然就照顾不过来,也没法精心选种配种了),但是这种精心培育出来马匹的体型比蒙古马大的多,体力和速度都远胜过蒙古马。而且土库曼马的马种也很稳定,几乎所有的纯种土库曼马都差不多大小,全都可以培养成优秀的战马。
所以土库曼马的种马就是相当珍贵的战略物资......而且是花钱都很难买到的!
如果不是朱由检西征打到人家的地盘上去了,他根本搞不到足够数量的土库曼马、波斯马(土库曼马和波斯马是亲戚,而波斯马在中亚数量更多)来武装帐前骑兵。
随着朱由检的远征军一起回到北京的,就有多达万匹的土库曼马和波斯马。不仅有可以骑乘的战马(通常是阉割过的太监马),还有大量的种马和牝马,因此得以建立了专门饲养土库曼马、波斯马的马场。
再加上一个专门饲养西班牙马(从菲律宾抓来的)的马场。现在朱由检已经有了三个御用马场,养了一万多匹土库曼马、波斯马和西班牙马。
而这三个马场出品的土库曼马、波斯马、西班牙马,则分别配备了三个帐前骑兵的骑兵团。
而这百余名行进在北上盖州的明军最前方的帐前骑兵,则属于配备了土库曼马的帐前骑兵第三团的一个骑兵队。
不过这个骑兵队中所有的骑士,现在都骑着矮小的蒙古马行军,同时将行礼摆在另一匹蒙古马的背上,而让高挑修长的土库曼马轻轻松松的赶路——真是马比马,气死马啊!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土库曼马的体力,以便在和清军的骑兵遭遇时骑上土库曼马发起一轮墙式冲锋!
骑兵的墙式冲锋主要不是用来克步阵的,而是用来冲垮敌方骑兵的战术。
这种战术对骑士的集中训练和战马质量的要求可不低啊!骑士没有接受过长期的集中训练,当然是组织不了墙式冲锋的。而战马的质量如果太差......倒也可以冲,但是威力会弱很多,而且很难对付喜欢骑射游斗的东方骑兵。
所以这三个装备了土库曼马、波斯马、西班牙马的帐前骑兵团,就是朱由检敢于用四万多人挑战十多万日清联军的底牌!
现在还是17世纪,连上了刺刀的燧发滑膛枪都还没出现呢,所以真正强大的骑兵,仍然可以主宰战场!
这次朱由检并没有把自己的底牌留到最后,而是一上来就打出了底牌,三个精锐的“大洋马团”,一开始就被派到了最前线,用来打击清军的骑兵,以夺取整个战场的控制权。
在盖州卫城以南的榆林铺一带,隔着一条几乎干涸的小溪,这支骑兵队的队长李定国已经远远的看见了对岸的一队披着红色棉甲的清军骑兵。他们约有两百余骑,却只是守着小溪北岸,根本不敢南下交锋。
李定国知道那些都是奴贼正红旗蒙古的骑兵,战斗力远远比不过满八旗的骑兵。
在离开复州永宁堡北进的途中,李定国所部已经打散过四百余骑的蒙古骑兵了,拿到的首级过了百数,缴获的马匹也有过了百数,以至于让他们从一人双马变成了一人三马。
在双方骑兵的对抗中,土库曼马的优势,可以说是尽显无疑!
不过吃多了苦头的清军骑兵似乎也学乖了,不敢再以百骑甚至数十骑为一群进行活动了。而且也不敢主动求战,在遇上明军的骑兵队后,往往选择占据有利地形展开防御,或者干脆逃之夭夭。
“火铳排下马,50步外开火!”李定国看了一会儿,觉得对岸的蒙古人是怎么都不肯涉渡小溪来交战的,于是就给自己手下的两个“火铳排”下了命令。
李定国指挥的这个骑兵队下辖四个排,拼接板甲(就是用长条形的铁片拼起来的板甲,技术含量较低)、长枪和马刀当然是标配。火铳和弓箭则是“选配”。两个排装备鲁密铳,负责打黑枪。另有两个排配备开元弓,负责诱敌或是在追击的时候放冷箭。
现在蒙古人在小溪对岸趴着,用开元弓是射不着的,所以李定国决定先用鲁密铳,看看能不能把他们赶走。
只要那些蒙古人退走了,让李定国的骑兵顺利涉渡小溪,然后就能依靠土库曼马的高速追杀一波了!
......
盖州城南,有一条发源于辽东分水岭的河流,名叫清河。现在既不清,也没多少水——这条河边上现在驻扎这十二万日清联军,还有十余万头牲口,每天得多少污水流进清河?而且连日干旱之下,清河的水位很浅,都快干涸了,还能清澈就有鬼了。
又是几十匹快马踏水而过,溅起了大团的泥水,却是马不停蹄,直奔清河北岸的一处马营而去。一群正在清河边上挖壕筑垒的汉军也不知道是朝鲜军远远看见,都忍不住摇头,还有人低声议论了起来。
“跑得那么急,而且还是一人一骑,数量还不满一百......不用说,一准是让明军的骑兵给揍了!”
“唉,蒙古骑兵怎么就让明国的骑兵打得找不着北了呢?”
“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明国的骑兵可厉害了,他们有了西域来的大洋马,跑得更风一样快......蒙古人打马战都不是对手了!”
“这可怎么办......”
正在这边监督筑垒工程的张小旗听见下面人的议论了,铁青着脸喝了一声:“哼,都嚼什么舌头呢?有嚼舌头的功夫,还不干净干活?今天晚上要是干不完,都他不能睡觉!”
大家伙听他一训斥,谁也不敢多说话了,全都蒙着头继续挖土筑垒了。不过张小旗的眉头,却是越拧越紧了。
他是正黄旗旗鼓包衣牛录的小头目,消息可灵通了,当然知道现在的战事有点吃紧!
张小旗想到这里,就有点恍惚:大清国......又危险了!
又是多日无雨,大地之上,一片干枯。马蹄踏过,只是扬起漫天的尘土。
这是一个明军的帐前骑兵队,差不多一人配备了三匹马,其中两匹是比较矮小的蒙古马;另一匹则是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的土库曼马。
蒙古马是放养的游牧马,是草原上适者生存的产物,没有经过长期的选种配种。所以大体上比较矮小,力气也不大,冲刺的速度也不快,算不上一款优质的战马。而且由于随便养养的游牧马不会“定型”(定型就是通过选种配种,让人工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拥有人类要求的遗传特点),所以高矮胖瘦啥样都有,其中可以充战马的上等马占比很低。非得拥有庞大的马群,才能支撑起一定数量的战马。
不过蒙古马的优点也不少,比如适应性强,比较皮实,可以骑着它们长途跋涉,伺候起来也比省事儿......而且还便宜,还供应充足!
对于兼任了蒙古大汗,统辖着将近3000个蒙古千户的朱由检而言,想要弄个十万八万匹的蒙古马,根本不是个事儿。
而来自中亚绿洲的土库曼马可就精贵的限量版了!
那可是中亚的绿洲部落从三四千年前开始,一代又一代精心选种配种养育出来的良马。
绿洲马数量当然不能和动辄百万计的草原马相比(数量太多当然就照顾不过来,也没法精心选种配种了),但是这种精心培育出来马匹的体型比蒙古马大的多,体力和速度都远胜过蒙古马。而且土库曼马的马种也很稳定,几乎所有的纯种土库曼马都差不多大小,全都可以培养成优秀的战马。
所以土库曼马的种马就是相当珍贵的战略物资......而且是花钱都很难买到的!
如果不是朱由检西征打到人家的地盘上去了,他根本搞不到足够数量的土库曼马、波斯马(土库曼马和波斯马是亲戚,而波斯马在中亚数量更多)来武装帐前骑兵。
随着朱由检的远征军一起回到北京的,就有多达万匹的土库曼马和波斯马。不仅有可以骑乘的战马(通常是阉割过的太监马),还有大量的种马和牝马,因此得以建立了专门饲养土库曼马、波斯马的马场。
再加上一个专门饲养西班牙马(从菲律宾抓来的)的马场。现在朱由检已经有了三个御用马场,养了一万多匹土库曼马、波斯马和西班牙马。
而这三个马场出品的土库曼马、波斯马、西班牙马,则分别配备了三个帐前骑兵的骑兵团。
而这百余名行进在北上盖州的明军最前方的帐前骑兵,则属于配备了土库曼马的帐前骑兵第三团的一个骑兵队。
不过这个骑兵队中所有的骑士,现在都骑着矮小的蒙古马行军,同时将行礼摆在另一匹蒙古马的背上,而让高挑修长的土库曼马轻轻松松的赶路——真是马比马,气死马啊!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土库曼马的体力,以便在和清军的骑兵遭遇时骑上土库曼马发起一轮墙式冲锋!
骑兵的墙式冲锋主要不是用来克步阵的,而是用来冲垮敌方骑兵的战术。
这种战术对骑士的集中训练和战马质量的要求可不低啊!骑士没有接受过长期的集中训练,当然是组织不了墙式冲锋的。而战马的质量如果太差......倒也可以冲,但是威力会弱很多,而且很难对付喜欢骑射游斗的东方骑兵。
所以这三个装备了土库曼马、波斯马、西班牙马的帐前骑兵团,就是朱由检敢于用四万多人挑战十多万日清联军的底牌!
现在还是17世纪,连上了刺刀的燧发滑膛枪都还没出现呢,所以真正强大的骑兵,仍然可以主宰战场!
这次朱由检并没有把自己的底牌留到最后,而是一上来就打出了底牌,三个精锐的“大洋马团”,一开始就被派到了最前线,用来打击清军的骑兵,以夺取整个战场的控制权。
在盖州卫城以南的榆林铺一带,隔着一条几乎干涸的小溪,这支骑兵队的队长李定国已经远远的看见了对岸的一队披着红色棉甲的清军骑兵。他们约有两百余骑,却只是守着小溪北岸,根本不敢南下交锋。
李定国知道那些都是奴贼正红旗蒙古的骑兵,战斗力远远比不过满八旗的骑兵。
在离开复州永宁堡北进的途中,李定国所部已经打散过四百余骑的蒙古骑兵了,拿到的首级过了百数,缴获的马匹也有过了百数,以至于让他们从一人双马变成了一人三马。
在双方骑兵的对抗中,土库曼马的优势,可以说是尽显无疑!
不过吃多了苦头的清军骑兵似乎也学乖了,不敢再以百骑甚至数十骑为一群进行活动了。而且也不敢主动求战,在遇上明军的骑兵队后,往往选择占据有利地形展开防御,或者干脆逃之夭夭。
“火铳排下马,50步外开火!”李定国看了一会儿,觉得对岸的蒙古人是怎么都不肯涉渡小溪来交战的,于是就给自己手下的两个“火铳排”下了命令。
李定国指挥的这个骑兵队下辖四个排,拼接板甲(就是用长条形的铁片拼起来的板甲,技术含量较低)、长枪和马刀当然是标配。火铳和弓箭则是“选配”。两个排装备鲁密铳,负责打黑枪。另有两个排配备开元弓,负责诱敌或是在追击的时候放冷箭。
现在蒙古人在小溪对岸趴着,用开元弓是射不着的,所以李定国决定先用鲁密铳,看看能不能把他们赶走。
只要那些蒙古人退走了,让李定国的骑兵顺利涉渡小溪,然后就能依靠土库曼马的高速追杀一波了!
......
盖州城南,有一条发源于辽东分水岭的河流,名叫清河。现在既不清,也没多少水——这条河边上现在驻扎这十二万日清联军,还有十余万头牲口,每天得多少污水流进清河?而且连日干旱之下,清河的水位很浅,都快干涸了,还能清澈就有鬼了。
又是几十匹快马踏水而过,溅起了大团的泥水,却是马不停蹄,直奔清河北岸的一处马营而去。一群正在清河边上挖壕筑垒的汉军也不知道是朝鲜军远远看见,都忍不住摇头,还有人低声议论了起来。
“跑得那么急,而且还是一人一骑,数量还不满一百......不用说,一准是让明军的骑兵给揍了!”
“唉,蒙古骑兵怎么就让明国的骑兵打得找不着北了呢?”
“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明国的骑兵可厉害了,他们有了西域来的大洋马,跑得更风一样快......蒙古人打马战都不是对手了!”
“这可怎么办......”
正在这边监督筑垒工程的张小旗听见下面人的议论了,铁青着脸喝了一声:“哼,都嚼什么舌头呢?有嚼舌头的功夫,还不干净干活?今天晚上要是干不完,都他不能睡觉!”
大家伙听他一训斥,谁也不敢多说话了,全都蒙着头继续挖土筑垒了。不过张小旗的眉头,却是越拧越紧了。
他是正黄旗旗鼓包衣牛录的小头目,消息可灵通了,当然知道现在的战事有点吃紧!
张小旗想到这里,就有点恍惚:大清国......又危险了!